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遇到危機事件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一說到危機公關,能想到的案例大多是失敗案例。畢竟危機這事每次都來勢洶洶撲朔迷離。說到處理危機,經常提到的法寶就是態度!態度!態度!今兒除了"態度"說點別的,找了些近兩年的危機案例,從危機處理的雷區、危機處理的應戰要素去展開,為的就是切記別人犯過的錯誤,提醒自己不要再犯。


一.處理危機的5大雷區
各大品牌主在處理危機的時候最容易踩以下雷區,切記之后一定要避開。
正面掐架
當品牌主堅持以強硬態度去面對大眾和媒體,并公開掐架,最終絕對撈不著一點好處。這個舉動不僅不會減少負面,還會激化矛盾,衍生出新危機。輸了面子又丟里子之后往往會埋下更深的隱患,例如被消費者用戶離棄,被媒體挖出更深更猛的料。
水軍洗地
發生負面后是不是特別想要通過買水軍來引導輿論方向,蓋住負面言論。這種低級的欲蓋彌彰簡直是低估了網絡大眾的智商和能力,一個不小心再弄出一個造假的丑聞,火還沒滅就澆了一桶油。
大肆刪帖
刪評論刪帖這種行為最容易激怒大眾,畢竟在這個開放的時代誰都有發言權,而被擅自剝奪自身權利后憤怒的人們不知道會爆出什么樣的能量做出更加有沖擊力的事情,如果線上吐槽演變成線下游行,那個時候事件放大恐怕會驚動更多品牌主打死都不想驚動的人。
員工亂喊
所有員工中最要命的莫過于高管,之前就有某品牌公關負責人在社交媒體上公開爆粗攻擊競品。作為企業的員工,在社交媒體上不僅僅是個人,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企業形象,當員工做出類似行為就等于在大眾面前暴露企業的缺失。
強迫發聲
很多企業會強行要求員工發朋友圈,發微博為企業說好話,這里往往忽略了社交賬號實際是員工私有財產,并非公司的財產。如果員工真心愛公司,出自于真心皆大歡喜,如果員工是被迫的,無疑埋下了一顆暴動的種子。

